聚焦中国22:接触何去何从?

2019年1月2日|上午9:59
Gregory Kulacki
中国项目经理

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北京国际航天博览会上讨论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2018银河论坛在北京。

美国对华政策正在发生变化。一位消息灵通的观察家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谈话在推特上:“目前在美国有很大的共识,不仅要与中国展开更多竞争,还要与中国分离。”

另一个声称这种“日益增长的反华情绪”已经“积累了多年”,现在正在形成一种“全社会的反应”,这种反应基于“对中国的深深的反感”,“很可能不可能改变”。总统的美国领先智库认为美国所谓的新“对中国的迷恋”可以而且应该被利用起来,“把当选领导人团结在美国力量和复兴的计划周围”。

培养对他人的敌意是一种试图更新自己的糟糕方式。提高外敌的幽灵来创造国内的团结是战争的秘方。在这个气候变化、技术相互依存以及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加速融合的时代,试图将美国人民与五分之一的人类分开是徒劳的。

全球化的概念不是作为一种政策选择,而是作为一种描述。一个人不能赞成或反对它,就像一个人不能赞成或反对把天空描述为蓝色一样。无论我们各自的政府做什么,中国的思想和行动都会影响美国人的生活,反之亦然。它们无法被隔离和遏制。他们只能订婚。

对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如何与中国接触是一个合适的问题,他们应该记住,中国不仅仅是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也不仅仅是占据最高职位的少数领导人。

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自从美国承认中国政府及其众多臣民的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远远超过中国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事实上,人们可以将中国高层领导人试图限制对无处不在的信息的获取,从而调解两国关系的西西弗斯式努力解读为中国社会和文化变革方向和规模的一个指标。

美国惩罚中国企业家,骚扰中国科学家,怀疑中国公民的良好意愿,明确目的是在两国之间制造隔阂,这种政策助长了对中国的普遍反感,很难看出,除了少数同样希望在两国社会和文化之间保持距离的中国高层领导人之外,其他任何人都能从中受益。

同样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美国专家和政策制定者似乎对中国领导人的所谓权力感到敬畏,而中国领导人似乎对自己的臣民感到恐惧。美国对中国崛起发出警告的声音可能需要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共产党高层之所以花费如此大的精力试图展示实力,是因为他们明白,任何负责满足14亿人民需求和管理他们期望的政府都有内在的弱点。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中国是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更关注中国境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境外发生的事情。

美国所描述的进一步分离的共识是基于一个非常可疑的假设,即接触失败了。这一假设是基于一个不明智的狭窄基准。

美国精英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做出的对华政策决定,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希望(如果不是预期的话),即中国共产党政府要么改变方式,要么失败。美国企业精英们同意接受中国的繁重关税,以换取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包括要求转让技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关税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美国政治精英与他们的企业赞助人站在了同一条道路上,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政府要么会变得更加开放,要么会崩溃。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意识形态和实践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幸存了下来,而且在执政期间经历了数十年的日益繁荣。

撕毁把中美两国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并不会减少我们的相互依赖。对于14亿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这个世界太小了,他们无法在不影响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地球上其他人的生活的情况下开展自己的业务。

中国的新CRISPR婴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例子。如果两国关系充满恐惧和不信任,以至于我们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无法建设性地讨论使用这种先进技术的后果,是好是坏?

此外,并不能保证分离就能实现订婚没能实现的目标。促进美国对中国的敌意,更不用说使其成为美国团结和复兴的政治基石,不太可能产生一个更开放的中国政权。

美国精英希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府的愿望可能无法实现。但美国政府在过去40年里成功地与之接触,为政府以外的人创造了巨大的接触空间,这对社会和经济都有好处。这种相互作用使东亚成为世界上最和平、最富有成效的地区之一。这是衡量成功或失败更好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