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清洁能源之路:美国的教训-第3部分

2012年4月11日|上午9:03
史蒂夫·克莱梅尔
能源研究与分析总监

我们德国可再生能源之旅的第三站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该国的工业、炼钢和煤炭开采中心。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德国从煤炭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经济和社会后果,以及可以借鉴到美国的经验教训

逐步淘汰煤炭

这是一个系列的第三部分德国的清洁能源

2011年4月,德国决定在2022年之前加速淘汰核能,这一决定在日本福岛核危机之后广为人知,但德国淘汰煤炭的计划却鲜为人知。2010年,煤炭为德国提供了45%的电力,这与当年煤炭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相当。

2010年德国电力结构

半个多世纪以来,煤炭产量和就业人数一直在稳步下降,主要原因是更便宜的外国煤炭的可用性和环境问题。根据鲁尔地区协会的数据,该地区的煤炭开采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了年产量1.3亿吨的峰值。煤矿行业的就业人数在1957年达到近50万人的峰值,此后下降到不足3.3万人(美国也出现了这种趋势)。从1960年到2009年,煤矿数量也从125座减少到3座。

为了帮助减轻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德国在1959年至2005年期间为该行业和当地社区提供了高达1280亿欧元的大量补贴。1996年,德国开始减少对煤炭的补贴,这导致他们在2007年决定到2018年完全淘汰黑煤开采。

新的经济机遇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地图

在我们的旅行中,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如何努力使其经济多样化,以弥补煤炭开采和炼钢的下降。例如,我们去埃森参观关税同盟它是该地区最大的煤矿和焦化厂之一,2001年被改造成博物馆、娱乐公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今天,大约有1000人在这个工厂工作,与之前的焦化厂雇佣的人数大致相同。2010年,关税同盟估计接待了200万游客。

埃森市市长、德国绿党成员Rolf Fliss带我们参观了这些设施。他非常自豪地描述了他的父亲是如何在矿山工作的,以及关税同盟博物馆对当地居民保持文化认同感、社区感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多么重要。

埃森市市长Rolf Fliss(中间戴领带的那位)和蓝绿联盟和海因里希Böll基金会的成员在德国贸易联盟博物馆的一个矿井前合影。

在盖尔森基兴,沃尔夫冈·荣格博士带我们参观了盖尔森基兴科学公园.1995年,在1850年至1984年用于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的棕地上,建造了一个11,000平方米的设施,包括办公室和研究实验室。他告诉我们,目前有25家清洁能源和高科技公司,400多名员工居住在这里。他还带我们上了设施的屋顶,去看他们21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阵列。盖尔森基兴在1929年被称为“千火之城”,现在它将自己重新命名为“千太阳之城”。

我们还参观了Kenersys位于Münster的全球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以及位于科隆的nkt电缆公司,该公司为太阳能发电厂、陆上和海上风电场以及许多其他应用制造输电线路和电缆。

我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看到了美国如何能够从煤炭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我访问的地方让我想起了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和伊利诺斯等州,这些州的煤炭开采和其他行业已经出现了显著下降,但它们在吸引新的清洁能源企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这些州以及怀俄明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等其他产煤州也极有潜力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创造新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