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9:中国大屠杀

2012年10月31日上午8:57
Gregory Kulacki
中国项目经理

但对日本人来说,南京大屠杀本身就是毁灭性的报复。它使中国坚定了抵抗侵略者的不屈不挠的意志;2)日本军事纪律如此低落,以至于他们现在,令世界惊讶的是,遭受了一个又一个的惨败。”

虽然这些话似乎是“爱国主义教育”运动背后的宣传人员的作品中国青年抗议日本政府决定购买一些小岛在中国东海,它们实际上是由编辑写的生活杂志1938年5月16日。它们伴随一套相对的克制但仍然令人恐惧的画面这张照片是一名美国传教士秘密拍摄的,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南方首都进行的为期六周的恐怖统治,这场统治导致大约30万中国男人、女人和儿童丧生。

南京发生的事是不是孤立事件.日本对中国的占领就像欧洲的大屠杀一样令人作呕,但它并没有被人们铭记。对大屠杀的纪念是战后德国国家身份的一个决定性特征。不仅在以色列,在德国,在美国,“永不再发生”是每个学童都在学习的一课。但在国外,中国的大屠杀不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漫长故事中的一段。

尽管日本人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大量的自我反省,但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日本政府不像德国那样愿意铭记其反人类罪行,也不愿提醒其公民导致这些罪行的军国主义,这令人不安。

这种看法影响了中国对当前危机的态度。当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Shintaro Ishihara)声称他将试图购买这些有争议的岛屿时,这场危机急剧升级。日本民族主义者石原慎太郎否认中国大屠杀。他并不孤单。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战争罪行的严重程度和残忍程度直到1997年才在日本教科书中得到充分阐述,至今仍在激烈争论。一些日本政要坚持定期向那些对中国人民犯下暴行的人表示敬意。前首相和未来首相安倍晋三参观了一处日本战争景点在本月初逮捕了甲级战犯。在中国观察人士看来,这相当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隆重地向一座墓地敬献花圈,那里供奉着当年的纳粹军官纽伦堡法庭的案卷

美国对犹太人大屠杀和中国人大屠杀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官员最近发表声明,将当代日本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与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的担忧错误地等同起来。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高级主任的资深中国通杰弗里·巴德,这么说吧:

“由于两国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存在敌意,每当双边事件发生时,特别是涉及领土争端和逮捕的事件,中国和日本都很容易屈服于民族主义情绪。”

想象一下,如果奥巴马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写下同样的句子,但把“中国和日本”换成了“以色列和德国”,会发生什么?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占领暴行称为相互敌对的历史,将同样冒犯1938年5月的《中国日报》编辑生活杂志,以及当时的大多数美国公众,就像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美国官员以这种方式思考和谈论中日关系的历史,并不感到尴尬。在这种情况下,“永不再来”是他们从未学到或早已忘记的教训。

当代美国观察两国关系的人士似乎更担心中国的民族主义,而不是石原慎太郎和安倍等日本政客的攻击性挑衅。美国媒体对台湾危机的报道突出了中国反日示威游行.报道经常把抗议描绘成中国政府自私自利的策划一心想用充满仇恨的宣传灌输公民的思想。如果这是真的,那就值得关注了。但我们有理由怀疑更丑陋的表现这些抗议活动是中国政府努力推广“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结果。最显著的相反证据是南京纪念馆

我第一次参观纪念馆是在1989年秋天,当时有一群美国本科生和一位中国历史教授陪同。它坐落在一个万人坑的地上,里面埋葬着1937年被日本士兵屠杀的大约1万名中国男人、女人和儿童的遗骸。这座坟墓于1984年被发现,是该市战后经济重建期间发现的其他万人坑之一。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博物馆时,它只不过是一个小房间的集合,里面乱七八糟地放着几组真正可怕的照片,由少数未经训练的工人管理。我的学生坐在其中一个房间中间的金属折叠椅上,观看一段16毫米的黑白短片解释这些照片。博物馆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很少有中国人去过。

在我担任主任期间,我又带了七组学生去了纪念馆南京大学CIEE合作语言与学习项目.在1994年离开南京之前,我一直目睹着博物馆稳步而温和的改善,但体验总是一样的。许多学生和我一样觉得,中国政府似乎对中国历史上这一可怕但重要的篇章不够重视。最后一个房间也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有一堆积满灰尘的日本纸鹤,以及参观博物馆的日本游客留下的道歉评论,其中包括参加过屠杀的退伍军人。

今天,这座纪念碑是一座巨大的现代建筑群,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大屠杀博物馆。10月下旬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下午,我去了那里,里面挤满了中国游客。策展人的重点是事无巨细地记录所发生的一切。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日本、美国和国际证人收集的日记和证词,他们见证了南京平民遭受的酷刑、强奸和屠杀。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面墙,里面有整齐排列的活页夹,里面有个案的记录。

策展人以对未来的关注作为结束。日本起重机现在整齐地陈列在一堵长长的黑色墙壁上,这堵墙通向一个庞大的公园,公园里矗立着一尊高耸的中国妇女雕像,她抱着一个婴儿和一只鸽子。底座上用中英文刻着“和平”两个字。在她的身后,是自新博物馆建成以来,每学年结束时,被挑选出来主持年度“和平日”仪式的南京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演讲。他们以纳尔逊·曼德拉精神的话语呼吁日中两国人民和解。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获胜者应该在下一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他的亚洲专家的陪同下参观南京纪念馆。它不会解决我们两国之间许多棘手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但它将有助于美国领导人及其顾问更好地理解谈判桌另一边的中国领导人,以及他们所统治的人民内心和思想上的冲突。